中国报道网

三下乡|探寻万州移民标兵:从故土到新故乡

更新时间:2024-07-15点击:2205

(通讯员 杨佳佳)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号召。2024年7月13日,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传媒学院“探史·续梦”服务队前往万州区的万县面馆,对其总经理周大林进行了采访。此次采访旨在通过解万州移民标兵周先生的亲身经历,探寻三峡移民背景下人民日常生活中情怀与机遇的碰撞。

(图为服务队成员于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出发时合照 凡鑫摄)

长江自西向东横贯,三峡险峻绝美。万州区不仅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物资集散地,也是三峡工程库的交通集散中心。在三峡工程筹建初期,曾引发广泛争议。当三峡蓄水完成后,将淹没129座城镇,其中包括万州这座城区人口超过50万的中等城市。与世界著名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最高数量的10万相比,仅万州的移民人数就多达26.3万人,从数量上看,这就已是世界工程上绝无仅有的。

作为土生土长的万州农村人,周大林在1998年得知移民计划后,发现自己是土地和房子的“双淹户”时,他没有过多疑虑,而是听从国家指挥,服从政府安排。他表示:“移民本就是国家大事,也是世界难题,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是义不容辞的。”作为先行者,他坚定地踏出后置移民的步伐,在后置移民中起到了标兵模范作用,带领村民向水位线高处迁移。随后,他又成为了自谋移民,放弃了农业户口,扎根于万州城区。

(图为服务队成员与周大林总经理探讨 郭怡婷摄)

1999年,周先生获得了国家给予移民的安置费。2001年,他便创立了万县面馆。如今,面馆已有23年历史,早已成为万州的美食好评榜的知名店铺。这个好评榜并非通过刷水军和流量上榜,而是凭借一步一步的脚印踏实努力获得的。在服务队前往采访地点的途中时,服务队成员们通过“旁敲侧击”的方式询问当地人“万州有什么好吃的”,除了烤鱼,提到万县面馆的人最多,这里的食物美味实惠,且独具万州特色。

(图为万县面馆特色小面 张海婷摄)

万县面馆已成为万州的名店,但周先生也向服务队透露,面馆在2003年遭遇非典时遭受了巨大打击,当时正值面馆运营初期,资金不足,社会环境恶劣,他曾一度想要放弃,但同时,他也进行了自我反思,不能不管员工!不能不管他们的生活!不能不管他们的家庭!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确认后,周先生咬紧牙关坚持下来,一步一步继续稳定前行。在万州站稳脚跟后,他也用着自己的力量反哺家乡。

谈及周先生的身份时,除了移民标兵这个标签,服务队成员还提前了解到,他还是贫困大学生、老人的资助者、抗疫一线的抗疫人员、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会员……他的这种责任感不仅仅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得以彰显,还积极落实到社会真正所需之处,做到了国有召他必应!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移民时期如此,现在他依然如此坚持。

(图为周大林先生所收锦旗 凡鑫摄)

“移民确实存在着情难断的问题,但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,都创造了一些价值。比如,人们的生活价值在提高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”周先生说道。中国人对故土一直有着“故土难离”的乡土情怀,人们渴求“落叶归根”的归属感。离开家乡,告别故土,离不开的是人缘,更是那祖祖辈辈基因中的对于故乡的眷恋。

(图为服务队成员与周大林总经理探讨 郭怡婷摄)

后靠移民和外迁移民们都把他们的根从原本的家乡中分离出来,扎根在那不再称为“故土”的土地上。百万移民从家乡迁出,在他乡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,而事实也证明了,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。

(图为服务队成员及周大林总经理、面馆员工大合照 张海婷摄)

至此,百万移民所扎根的地方成为了他们新的故乡。